2022年传·艺讲坛|第四讲 楼艺婵老师主题讲座: 《云南少数民族艺术品牌:全球视野与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22-05-19

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设计展暨学术周活动在本周拉开了帷幕。学院为学生们开展“传·艺讲坛”系列学术讲座活动,第四讲——《云南少数民族艺术品牌:全球视野与文化自觉》主题讲座由楼艺婵老师呈现,李晶副院长主持。

图片3.png

5月17日当晚,讲座未曾开启已经爆场,远远超过预计人数的150名以上同学涌入,齐云楼106加设了40多个临时座位,仍无法满足需求,最后,不少同学全程站立听完了讲座。

楼艺婵老师从孔雀舞的历史缘起引入,介绍毛相、刀美兰与杨丽萍的艺术轨迹,同时与他(她)们所处时代的文艺政策相互映照。随后,《云南映象》这一少数民族艺术品牌的诞生与纵横,以及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激荡历程将讲座带至高潮。

图片4.png

期间,楼艺婵老师就为什么《云南映象》在海外演出时更名为《香格里拉》或《香格里拉传奇》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梳理出约瑟夫.洛克博士与丽江,《国家地理杂志》关于云南的散文,詹姆斯·希尔顿与《消失的地平线》这一条文化的脉络,讲解香格里拉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历程,讲座内容引人遐思。

难能可贵的是,本场讲座素材全部来自楼艺婵老师的博士论文,第一手调查的田野资料,她在少数民族艺术品牌领域深耕厚植,积累了多项高级别研究成果。聆听讲座的师生在知识浸染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一场视听盛宴,海菜腔、舞蹈《月光》与《云南映像集锦》的播放穿插其中,现场听众们不时焕发出开心的笑颜。

图片5.png

讲座最后,楼艺婵老师从品牌与文化自信的视角升华了讲座的主题:“《云南映象》的出现,使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云南地方文化在全国性的文化场域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促使掌握话语权的人们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存在的意义,也使持有这种文化的主体重新评估自己文化的价值。”

21级新传专硕 杨茜雯 王晶欣 供稿